山血海中,逃出来的锦衣卫同僚。
锦衣卫的职责,可不仅仅只是影视剧中,拿官入狱的存在,他们还有在敌境刺探军情,甚至冒险充当斥候的责任。
可以说,每次大明对外征战,锦衣卫都是冲锋在最前线的精锐斥候,每年因此死得不明不白的锦衣卫,绝对不在少数。
像是萨尔浒这样的大战,怎么可能少得了锦衣卫的身影?
从幸存锦衣卫的口中,猪脚知晓了不少辽东那边,不为人知的恶心事儿。
后金那边,可以说完全就是大明这边的权贵,以及胆大妄为的大商人武装起来的。
什么铁器,工匠之类大明律明文规定,绝对不许输送出境的战略资源,权贵们和大商人却是将之当发财的渠道,而且还是垄断的那种。
夸张的是,有时候后金蛮子使用的武器,质量甚至比辽东边军还要好。
辽东那边的边军,几乎已经烂透了。
萨尔浒之战,大明最后的机动兵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与其说是败在后金手里,还不如说是摆在大明的权贵,大商人还有边军以及文官集团的联手之下。
当然这些考量的画面,所有观众都不由心头发沉。
片子绝对是好片子,对历史的表述不说叫所有观众都满意,起码大家都认可影片的情节。
比起原本的绣春刀,描述最多的乃是小人物的挣扎,以及叫人感觉好笑的阴谋诡计,大唐影视拍摄的这部,不管是立意还是从格调上来讲,都强出许多。
但凡对明朝的宗室制度有所了解,就能明白崇祯皇帝在没有继位之前,绝对属于皇室中的小透明。
不要说九千岁魏忠贤不会将他放在眼里,就是那些文官大佬,又有哪一个将其当做重要人物对待?
区别就是,文官大佬们善于隐藏情绪,不会轻易叫崇祯皇帝看出破绽。
而魏忠贤,作为天启帝的绝对心腹,就算真的看好崇祯帝,也不会有任何不妥当的表示。
开玩笑,木匠皇帝能将他抬上九千岁的宝座,也能轻易将他送入深渊彻底无法翻身。
可偏偏就是九千岁魏忠贤正常的表现,放在崇祯帝眼里就不一样了,加上外界舆论的影响,心中没有恶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说影片里显出的厚重历史因素,单单打斗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