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1 / 2)

殿试,乃科举之巅峰盛事。

此次殿试题目,乃昨日下午,由朱元璋亲自拟定。

题目共三道。

待其落墨定稿,便交由【印卷官】火速付梓印刷。

但凡接触过考卷之人,皆被限制于宫中,如笼中之鸟,甚至不得与他人交谈片语。

殿试当日,半夜才印刷完毕的试卷分发下去。

卷头之上,礼部大印鲜红夺目。

考生的姓名、籍贯、履历、家庭成员等详细信息也一应俱全。

可谓将政审细密地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而卷尾处,【印卷官】的姓名与印章清晰可辨。

待收卷之后,还会有【弥封官】,负责糊住考生名字,以保公平公正。

不过,殿试与其他几场考试有所不同。

无需派人誊抄试卷,用的皆是考生自己的笔迹。

卷面要求极高,务必干净美观。

好在,考场还会发放草稿纸。

洪武年间,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定型,殿试考什么,全凭朱元璋一人决断。

他行事风格独特,不按套路出牌。

原本应考经义,如今却全然变为策论,且聚焦于时政。

这可让不少考生后背直冒冷汗。

时政范围何其广,那些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之地,若不是有心关注,人们根本不知外界发生了何事。

故而,欲考科举的书生,不应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仅要研读经史,还需关注邸报,广结人脉,否则便如蒙眼行路,信息全无。

这也难怪民间会有“寒门无贵子”之说。

单是各种信息差,便将诸多贫寒子弟拒之门外!

朱元璋眯起双眼,静静看着众考生接卷。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慨。

遥想洪武四年的科举殿试,考生不过四五十人。

如今,竟达四五百人!

今日盛景,恰是多年来他治国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