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忽然转头,目光如炬,看向站在一旁的朱标:
“标儿。”
朱标立刻出列:“儿臣在。”
老朱眯着眼,似笑非笑:“你弟弟们都这么出息,你这个当大哥的,总不能落后吧?”
“儿臣近日与广智侯、户部、工部诸臣反复商议,拟定了《灾政三疏》……”
朱标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三本装帧考究的奏章,每一本都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捆扎。
朱元璋眉头一挑,饶有兴致:“哦?”
“第一疏,《预警备灾制》。”朱标解开青色丝带的那本,
“请仿钦天监建制,在各府衙设‘观天所’,选拔通晓农事的生员学习气象测算之法,做好专档记录,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工部官员:“由熟悉地方水利、天象的致仕老河工,专职研判。”
老朱接过奏章,看到上面详细列着观测项目:
云形、风向、动物……
甚至还有“老农谚语考据”。
“第二疏,《粮政新规》。”朱标解开黄色丝带,“儿臣以为,可以放大镜辅助,严查各地常平仓粮食霉变情况。”
“仿周王府‘推陈储新’法,令各州县每年春借秋还时,必须轮换三成存粮。”
他指向附页的流程图:
“新粮入仓,陈粮则通过药局、酒坊等渠道折价出售。这样既防霉变,又能”
“又能让百姓得实惠。”朱元璋突然接话,手指停在“以粮换药”的条款上,“好主意!”
朱标微微一笑,解开最后的红色丝带:“第三疏最紧要——《河工考成法》。”
殿中顿时一静。
“以往治河官员,溃堤问罪,安澜无赏。”朱标声音清朗,“儿臣提议,将堤防分段编号,每段立‘责任碑’刻主管姓名!每年汛后考评,但凡优良者”
他从袖中掏出一块木牌,竟是一个小模型:
“可获‘金夯槌’一枚,考核时可以加分。”
模型精巧至极,连燕尾榫的凹槽都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