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百姓四时耕作,都能有最合理的参考。”

“也可兴大明农业。”

虽然朱允熥后续的方向肯定会慢慢向商业上有所发展,但他明白,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农业依旧还是立身之本,是一切高楼的基础和保障。

他要往高往远处看,更要往脚底下看。

当朱允熥说到第二点。

王应辛的眼神之中不由再次露出激动之意,也感受到了一种认同,道:“此亦是先祖与微臣之愿!当年先祖著成《农书》,便是如此想法,去岁留存下来的那些木活字、以及转轮排字盘,原本还是先祖为了推广而设计的!”

“陛下此举,不仅是对我王氏一族的恩德,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恩德!”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这自然再好不过。”

顿了顿,便接着道:

“接下来便说第三点,远的。”

“在你考察各地农业情况的同时,朕还要你费心做一件事,考虑在满足各地百姓口粮需求的情况下,发展其他挣钱门路的潜力和可能性!”

“朕曾看到《农书》之中,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件事情由你去做,正合适。”

朱允熥详细翻看过王祯曾任职过的,旌德、永丰二县的县志。

县志上也明确记载。

所以朱允熥也看到了,王祯所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止于简单的「粮食耕种」。

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百姓的立场和角度,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鼓励百姓在满足粮食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将土地可创造的利益最大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