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祖上汤昇最早是鲁王府的属官,在第二任鲁王长居南京的时候,代为管理鲁王府。
汤昇的孙子,后来娶了鲁王的女儿,成了大明的郡马,这才在兖州繁衍生息,直至如今。
凤阳那边灵璧侯的事,汤肃也早就接到了消息。
为此,他还专门给已经出海的鲁王,写了一封书信,这才没将自家给牵连进去。
现在又出了孔家勾结官府,偷税漏税的事,汤肃愈发的小心谨慎了。
“是,老爷,小的明白,会交代下去的。”
管家放下手里的茶壶,退到一边,躬身回了一句。
汤肃轻叹一声道:“老夫也知道,自从朝廷施行新政以来,府里的进项少了不少,各家各户的日子也难。”
“府里最近不是建了个水泥工坊吗?如果收益可以的话,那就从地窖里再拿一些银子,多开几家工坊。”
提起家里的工坊,管家的脸上明显露出一丝喜意。
“老爷,这水泥工坊还真是开对了,知府衙门那边这两年到处都在修桥铺路,更不要说那条正在修建的运河,这些营造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工坊那边的生产出的水泥,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汤肃闻言,赶紧问道:“哦?那每月的收益如何?”
“家里的工坊还是小了些,不能和那些大工坊比,每月的收益大约在一千枚银元左右。”
听完管家的话,汤肃的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一千枚银元,相当于五百两银子,一个月五百两,一年下来那可就是六千两。
这还只是一座工坊,如果是十座工坊呢?那一年不就是六万两银子?
这可比在地里刨食儿强多了,还没有任何的风险。
越想,汤肃就越觉得这件事做得。
“这样,你从地窖里再取一些银子,联系京城那边,再建两……不,再建五座工坊。”
管家闻言,赶紧开口劝道:“老爷,一座工坊加上各种机械,需要的银子可不是小数,您看是不是谨慎一些。”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这么定了。”
“还有,将府里的银子都起出来,都存到银行去。”
管家闻言,满脸错愕。
对自己这位老爷,他可是清楚得很,行事向来谨慎小心,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儿?
汤肃轻叹一声道:“人家京城那帮子人,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我们再不跟上,连口汤都喝不上。”
“再像之前一样,从土里找食儿看来是行不通了。”
对汤肃的想法,管家也很是赞同,出言附和道:“您说的没错,县里郑家那边,想要提高佃租,那些佃农当即就不干了,据说已经有不少家,去了县里登记,要去辽东。”
“辽东那地方,只要去了官府就给土地,不分男女老幼。”
“除此之外,官府还赐予耕牛和农具,这对那些佃户们来说,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