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2 / 2)

他拿起一支毛笔,仔细观察,发现笔杆上刻着一些小字,似乎是某位古代文人的名字。

林泉心中一动,和摊主攀谈起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成功地买下了这支毛笔。

回到吴青峰家,林泉继续研究那支毛笔。

他感觉这毛笔能到代。

但现在回来仔细看,怎么看怎么不对。

“怎么了?”

“老师,这毛笔是老物件吧,这狼毫年代够老。”

哪怕是到了明代,狼毫笔就被称为鼠须笔。

这东西初看是明代,细看…有点狗屎。

吴青峰接过林泉递来的毛笔,仔细打量起来。

他先看了看笔杆的材质,又端详着刻在上面的小字,随后轻轻拨弄着笔头的狼毫。

林泉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毕竟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的看法。

吴青峰看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

“这毛笔啊,确实是个老物件,但不是明代的,而是民国仿明代的。”

“你看这笔杆的工艺,虽然有几分古意,但在细节处还是略显粗糙,不够精致,这是民国时期仿品的一个典型特征。”

林泉疑惑地问道:“老师,那这狼毫怎么看出来是到代的呢?”

吴青峰用手指捏起几根狼毫,解释道:“这狼毫的质地、色泽以及弹性,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在明代,狼毫笔盛行,制作工艺也较为讲究,但到了民国,很多工艺失传或者简化。”

“所以在笔杆的制作上就差了些火候,而这狼毫可能是当时留存下来的老材料,被用来制作仿品。”

“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身华丽的古代服饰,可配饰却都是粗制滥造的现代仿品,整体就不协调了。”

刘白在旁边听着,似懂非懂地说:“那这民国仿品还有价值吗?”

吴青峰笑了笑说:“当然有价值,虽然比不上真正的明代毛笔,但它也见证了民国时期的制笔工艺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模仿。”

“在古玩市场里,这类民国仿品也有不少收藏者喜欢,价格嘛,自然要比真品低很多,但如果遇到对这类文房四宝感兴趣的买家,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