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娘出生于丰财坊,从小就跟着母亲读书。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高五娘嫁与柳七郎为妻,在柳七郎病故后独自经营清化旅舍。后应书生李仙之请,到伊阳仙人沟淘金,并将金沙冶炼,制成金块,一年收获几千两黄金。
高五娘致富后一直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多次为贫民捐款捐物,赡养老人,并修筑了从仙人场到伊阳城的道路,治理了王母涧河,被唐玄宗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又与“茶圣”陆羽合作,组建茶叶商团,成为大茶商。】
(以上资料来自于星际存档资料库(百度百科))
顾希溪忍不住鼓掌,原来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么厉害的,名垂青史的女性了。
最重要的是她挣那么多银钱,也没有丧了良心,还在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真是有才能又善良。
顾希溪立即起身,按照唐朝学生日常见到老师的礼仪,双手奉上微微弯腰拜,“师长,学生名顾希溪。”
在唐,见到老师一般有三种称呼,“先生”,“夫子”和“师长”。
“先生”在唐时用于称呼老师非常普遍,用得较多。
这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描述姜嫄顺利生下后稷的情况,这里的“先生”并不是一个词,而是描述生育的顺序。
在《论语》中时,开始被指代为父兄或者有学问的长辈,到了战国时期,《国策》里“先生”则用来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在《曲礼》中才是指老人教学者,即老师。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词便成了称呼德高望重有学问之人的称呼,不拘于性别,为赞扬之意。
顾希溪一想,所以网上那些认为先生一词是指男性的人,估计是没什么文化吧。
“夫子”一词则是来源于孔子……顾希溪特意称呼唐五娘为“师长”,则是因为这个词在唐时,一般用来尊称社会地位更高的官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