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2 / 2)

这其实就跟唐以前的氏族门阀是一个概念。

只不过大家抱在一起取暖而已。

……

【然而,他们小看了朱由校。】

【因为他登基的时候已经16岁了,16岁的朱由校在效仿他的先祖们通过魏忠贤来收回权柄。】

【而朱由校之所以会选择魏忠贤,除了乳母客氏的原因之外,

还因为朱由校有着识人之明。

他一眼就看出来魏忠贤和东林党人,是一对天生的宿敌。】

【因为,魏忠贤在起家的过程当中,排挤了魏朝,谋害了王安。

而王安则是东林党在皇宫的内应和同盟。】

【魏忠贤得罪了东林党,就成了东林党永远的敌人。】

【所以,即便魏忠贤在天启初年,主动向东林党抛出橄榄枝。

却依旧被东林达彻底无视。】

……

朱元璋现在想的不是他的子孙后代在治国方面没有能力。

而是因为他在当初制度的改革,给后世子孙们带来了麻烦。

废除了丞相之后,确实给太监掌权创造了温床。

一般情况下,一个帝国刚刚开国。

刚开始的那几个帝王,比较勤勉,倒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可是在帝国逐渐到达鼎盛的状态之后,

子孙们就有了放权享受的念头。

或者为了制衡锦衣卫,可能还会成立一些其他组织。

然后,朝堂就失控了。

那么。

他现在该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呢?

在他看来,

目前在天幕上播放的这位皇帝叫朱由校。

在他登基之后,权利没在他手里,想要夺回权利。

就要重新培植一位代理人。

这种方法本没有错。

但是。

一旦代理人有了其他想法。

皇帝有可能被两方人马给架空。

就更没有说话的权利了。

堂堂一国皇帝,连他说的话都没人听,那这个国家不就完了吗?

朱元璋头疼的厉害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