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诱惑太大,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一天之内就飞遍了附近的山头。
“听说了没?隔壁寨子那个李老板,要搞啥子‘苗寨杯’!”
“搞啥子杯?”
“踢球!打那个篮球!赢了有奖!”
“奖啥子?”
“头名!一台拖拉机!龙腾牌的!”
“啥?!拖拉机?!”
“还有水牛!还有大肥猪!”
一开始,还有人不信。
觉得这城里来的老板是吃饱了撑的,拿他们山里人开涮。
拖拉机?那玩意儿金贵得很,谁舍得拿出来当奖品?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跑到李云峰所在的寨子亲眼看到那片新平整出来的场地,看到那些崭新的篮球架和足球门,看到李云峰本人在那儿吆喝着指挥,怀疑渐渐变成了好奇和激动。
“走!去看看!”
“万一是真的呢?”
一时间,通往这个小寨子的山路上,人流络绎不绝。
附近几个寨子的年轻人最先坐不住,呼朋引伴地跑过来看热闹。
看到真有人在那儿满头大汗地抢一个皮球,撞来撞去,虽然笨拙,但看着就带劲。
还有那个篮球,往铁圈圈里扔,扔进了还有人叫好。
新鲜!
“李老板!我们寨子也能报名不?”
有胆子大的年轻人凑上去问。
李云峰叼着烟,上下打量了他几眼。
“能啊!为啥不能?只要凑得齐人,都来!不限!”
“要钱不?”
“不要钱!赢了还有钱,不对,有拖拉机!”
李云峰咧嘴笑道。
这话一传开,更多的人动心了。
拖拉机啊!水牛!肥猪!
就算赢不了头名,拿个肥猪回去过年也好啊!
“我们也报!”
“算我们寨子一个!”
寨子里的老人们起初还皱着眉头,觉得年轻人不务正业,地里的活不干,跑去玩球。
“瞎胡闹!玩那玩意儿能当饭吃?”
“就是!耽误了春耕,看你们喝西北风!”
可看到自家小子们眼睛里放出的光,那种多少年没见过的兴奋劲儿,老人们的抱怨声也小了下去。
再说,万一真赢了头水牛回来呢?
事情越传越远,连几十里外的寨子都听说了。
一传十,十传百。
“苗寨杯”这个原本只是李云峰随口起的名字,居然真的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招牌。
就在寨子里热火朝天的时候,一辆印着贵省电视台字样的面包车,吭哧吭哧地开进了山里。
车上下来几个人,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
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找到正在场地边看小伙子们练球的李云峰。
“请问,您是李云峰先生吗?”
中年人很客气。
李云峰吐了个烟圈:“是我,有事?”
“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
中年人递上名片,“听说您在这里组织了一个‘苗寨杯’体育比赛,奖品非常丰厚,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想来做个采访报道。”
李云峰挑了挑眉。
电视台?
他倒是没主动联系过,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采访?行啊。”
李云峰无所谓地摆摆手,“随便拍,随便问。”
他心里琢磨着,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电视台一来,这“苗寨杯”的名气不就更大了?
挺好。
省得他自己费劲宣传。
记者们立刻开始工作。
摄像机对着训练场,对着那些皮肤黝黑、动作生疏但热情高涨的苗家小伙子。
话筒递到一个个兴奋的年轻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