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这次这么明显的舞弊案,竟然只是待查明后再处置?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耐心等待查明结果,只不过,一连三天过去,竟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坐不住了,首先发动的是督察院的御史们,纷纷上奏陛下,请严惩舞弊要犯唐寅。
弹劾的折子,如同雪片一样飘进宫里。
然而, 弹劾的折子进了宫里,却是仿佛消失了一半般,全部留中给压了下来。
弹劾唐寅无果,更是激发了朝臣们的怒火。
陛下器重臣子,无可厚非,然,包庇恩科舞弊要犯,那就性质就变了。
很快,六部官员也都纷纷加入进来,弹劾唐寅的奏折,每日以成百上千的数量,抬进宫中。
弹劾唐寅的措辞也愈发激烈,在朝臣眼中,唐寅已成了佞臣。
然而,即便弹劾折子,成倍数的送往宫里,依旧是留中的结果。
偏偏这个时候,陛下停了朝会,待在宫中不露面。
陛下的行为,无异于向世人宣告,他想要保下唐寅。
有些事情,越压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少中立的理中客,也加入讨伐大军中,整个朝堂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惶惶。
朝堂上,文武百官闹腾的厉害,那些考生们,也终于不安生起来。
数万考生,本来准备大展身手,刚入贡院就被舞弊案给弄的满肚子怨气。
重考的消息,又迟迟没有传来,很快就有人按耐不住了,将矛头对准了唐寅。
最先倒霉的,是鸿胪寺郭少卿,那日授课,唐寅的一番话,让郭大人置于众矢之地。
虽然陛下没有将他看押,但是在众人眼里试贴诗,他也有份。
于是乎,鸿胪寺里的考生们,纷纷找上郭少卿。
好在这货聪明,得知试贴诗竟与那日唐寅授课诗词一样之后,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夺回了府里。
然而,渐渐上头的考生们,哪里会善罢甘休,立马将他的宅邸围了起来,任凭他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