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旗的全部工资每月三十多拿在手里,一年就有五百块。
向红文、向红武还有向铁柱都是青壮年儿子,加上向老头在地里四个壮劳力,每年都能有不少收成。
女人们只需要在家操持家务,给家里男人洗衣服、做饭,顺带打扫卫生。
农忙的时候当然不分男女都要下地,但是平时还算是比较惬意的,向春花有了儿媳妇之后连家里的活都不做了。
每天逗逗孙子,去村头和三四个妇女一起聊聊八卦,日子潇洒。
多年媳妇熬成婆,只等着享受儿子的奉献就是了,多美的日子!
结果硬是要送走亲孙子,还闹出了那场意外弄得整个家庭分崩离析,也不知道图什么?
陈大丫没再管向春花,她回了自己屋里端起了婆婆的款,指挥起向立功的媳妇到处干活。
这个儿媳妇是她精挑细选的,是家中长姐干惯了活,性子也温柔顺从。
重要的是肚皮争气,生了三儿两女,陈大丫没什么可挑剔的,但她总挑刺儿媳妇没伺候好向立功。
对于陈大丫的吹毛求疵,儿媳妇没说什么,已经习惯了。
她只是沉默寡言的把事情都干完,最后紧张的攥着裤子边:“娘,就让乔丫去上学吧,学校老师说她有天分……”
说话的语气小心翼翼的,仿佛生怕陈大丫不同意。
家里几个皮小子全都不肯在学校里受束缚,根本坐不住,逃课的逃课,考零蛋的考零蛋,还有跟同学打架闹矛盾的。
唯有大女儿乔丫上了三年级读得进书,连年拿奖状,老师都夸呢。
陈大丫掀起眼皮斥骂:“你个蠢货,我就是让她去认几个字,别当睁眼瞎,以后好嫁出去,你还真想让她给你考个状元回来?”
时代不同了,向家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风气,女孩子要有点文化才好嫁人。
一般要去学校里读个两三年,认识常用字,男方才会觉得这媳妇儿值得娶,不愿意对象是睁眼瞎。
向乔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才得以上学,为了日后好说亲。
其实家长想的是不上学,6、7岁的小女孩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干脆就放她们去学校玩两年。
可单纯的小女孩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向乔丫很认真读书,每年都是年级第一。